SINCE 1999
学校现有教学场地1500多平方米,年在校学生达到500多人,具有齐全的教学设施,有11个宽敞的画室和3个文化课教室及15个学生寝室,3个教师办公室,一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放映厅以及一个具有400多人共餐的食堂,一个标准室外篮球场及乒乓球活动室。
多年来,东方红美术坚持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为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和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美术人才,在招生的工作中本着务实、诚信的精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东方红校长说:
说到梦想,我想我必须跟你认真地谈一谈。分为下面几点:
(突然就变正经了)
1. 关于梦想
曾经和学生聊天的时候问起过大学毕业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大部分都是设计师、艺术家之类的,我想起我当年画画的时候,也有着同样的梦想。然而,现实和理想总是如此遥远,尤其在中国这个神奇的过度,理想往往只能用来想,梦想和做梦基本等同。在你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刻,现实总是会响亮地抽上一记耳光,大学学毕业时你会发现这个社会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艺术家,所谓的设计师也遍地都是。生存和梦想成为冲突最激烈的一堆反义词。于是,进入画室当一名考前老师成为美院学生毕业后向社会过度最自然也略显无奈的选择。
很多看似自然的事,往往没那么容易。画室这个行业早已不再是当年租一间房子,摆几个石膏和画架就可以开张迎客的时代了。封闭的校园,有实效的教学系统、勤奋的团队和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都已成为正规画室的标准配置。若想成为佼佼者,必须每个细节都做到最好。这些配置小部分和金钱投入有关,比如硬件。而决定成败的大部分年还是人的力量。人,要志同道合,力量,要来自梦想,当然,最好上点艺术的颜色。
2. 关于团队
大多数搞艺术的形象总是类似孤独风中一匹狼的样子,颓废、不羁,而说到老师,都是类似红烛、春蚕这样基本上不把自己弄死不算完的悲情角色,于是美术老师就成为一个神奇的职业。他既需要艺术的自由和独立精神也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但这样的角色融合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因为职业化和自由本就是一对反义词。让这帮自诩为未来艺术家的人每天面对一样的罐子、一样的衬布、一样的模特,按照安排好的时间表日复一日朝八晚十一,就犹如让一帮摇滚歌手放下吉他扎上领带去人民大会堂演唱《春天的故事》一样。
但东方红画室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拥有这样一个能将《春天的故事》唱出摇滚味的团队。
3. 关于教育理念
说到教育,得从1999年创办画室说起,那时候做家教,老师就我一个,我就一直在琢磨着怎么样用画画本身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画画,而不是为了应考。到后来在外面做起了画室,在招老师的时候应聘的人确实不少,但大多比较失望。因为大部分来面试的老师,只知道一张什么样的画才会是高分卷,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教出的学生自然就更加不知所以然了。于是,画画这个本是充满乐趣的一件事变成一个任务,学生的作品也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学生也成为了这个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而来面试的老师,因为在这个缺乏思考的行业浸淫多年,自然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其实,有这样的现象自然有深层次的原因。因为画室的专业成绩已经成为了这个行业评判一个画室是否靠谱的唯一标准。画室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量考出好的成绩,教学奔着成绩去没错,但成绩只能是结果,是有效教学的产物,如果作为教育者简单地拿着某某学校的高分卷去设置过程就会有问题,因为高分卷只能是一个成功案例的切片,是管中窥豹,注定是片面的,此理与盲人摸象同理,所以才会有笑话说XX画室出来的学生,可以心安理得地把以白发苍苍的老者化成一长发飘飘的美女,因为他们只会画标志的美女像。而原因是,曾经这样的一张美女像得过高分。
但万幸,还是找到了有相同理念的好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摸索了很多,最终还是得出了一个小结论:教育的理念一定要跑在体制之前,这样你才能适应它,驾驭它,至少不必措手不及。但无论体制怎么变,如何能雕琢出一件称得上优秀的作品以及培养真正热爱画画的学生的本质永远不会变。明年,后年,甚至于再过10年,20年,我还是不会失了从本质来育人这份单纯的心。我想要到了年老走不动路的时候,还能坐在椅子上对曾经这么努力坚持过的一件事而津津乐道。